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二)战后的波折
金兵北退后,朝廷却又“置边事于不问”
。
不久,张元干和李纲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
的罪名被罢免。
张元干遭贬后,不得不离开京都,沿着水路漂泊南下。
靖康元年冬天,张元干流落在淮水之上,此时,他听到汴京失陷的消息,哀痛与悲愤交织在一起。
他用一组用血泪凝成的《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深刻地反映了靖康之难的悲剧性史实。
这些诗作中,满含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金兵暴行的愤怒。
他以笔为武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和不屈。
在这段漂泊的日子里,张元干历经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辞官后的坚守
(一)愤而辞官
绍兴元年(1131年),张元干目睹南宋君臣闻风而逃的可耻行径,心中充满愤慨。
同时,自己主战获罪却又遭“卖屋金”
的流言,这让他深感愤然难平。
在这种情况下,张元干毅然决定辞官归里。
回到家乡后,他将内心积郁的爱国悲愤尽情倾注到文学创作之中。
他以笔为剑,抒发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朝廷腐败的不满。
(二)交游爱国志士
张元干回乡后寓居在福州,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系念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渴望南宋朝廷能够收复中原。
“小隐故山今去好,中原遗恨几时休”
,这句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家乡,张元干交游的大多是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如李纲、张浚、吕本中、叶梦得、胡铨、李弥逊等人。
他们时常一起登山临海,吟咏酬唱,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同时也互相激励,坚定抗金复国的信念。
绍兴十年,李纲在福州病逝,张元干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了《挽少师相国李公五首》及《追荐李丞柏设斋疏》等诗文,以寄托自己深切的哀思。
李纲的去世对张元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
两年后,秦桧又指使爪牙诬陷胡铨,把胡铨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
张元干不顾个人的安危,在绍兴十二年七月初一日,为挚友胡铨饯别送行,并把填膺悲愤和战斗友情融入了《贺新郎》。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他对胡铨的深厚情谊,更体现了他对卖国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张元干在赋闲的二十多年里,足迹大都在福州一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