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当年,我和陈清贫都被武昌区人民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这段特殊的采访经历成了我记者、编辑生涯中最最难忘的一次。
它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张力,什么是爱的奉献,什么是人间真情!
(六十八)
【初到《知音》的两年,我就像一个上满发条的闹钟,时刻不停地奔跑着。
因为我太清楚不过,在这个〃以实力争地位〃的地方,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没有退路的时候,正是潜力发挥最大的时候。
来到《知音》,我就已经切断了自己的所有退路,我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和记者。
没有什么比作者的奇缺更令我伤脑筋的事情了。
作为编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支可靠的作者队伍。
如果自己手里有几个得力的作者,每月给我提供一篇有价值的稿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为了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作者队伍,我只好坚持每月都出差。
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最为简单有效的〃笨〃办法:每到一地,先买来当地的所有报纸,一边寻找新闻线索,一边记下报纸上写特稿的记者的名字。
然后再按图索骥,打电话到报社找这些记者。
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十分有效。
新闻界的同行基本都是相通的,然后我再通过这些记者的介绍,认识其他记者。
就通过如此滚雪球般的介绍,我渐渐地在全国有了自己的作者队伍,有时即使我有一个月不出差,也能通过长途电话约到稿件,我的编辑工作就这样一点点开展起来了。
除了组稿,我就是亲自采写。
这是我的优势。
最远的一次,我只身跑到青海湖,采访一位在青海湖鸟岛上研究黑颈鹤的生物学家。
当初,我是为了核实一个作者提供的新闻线索的真伪而去的。
没想到,当我乘飞机到达兰州,再从兰州坐车赶到西宁时,却发现,作者提供的那个新闻线索根本子虚乌有。
而且,我怎么也联系不上作者了。
打手机不通,打传呼不回。
我又恼火又庆幸。
恼火的是,千里迢迢来到如此偏远的地方,一个熟人,一个作者都没有,如何完成此次出差任务(因为单位有规定,如果出差没有拿回当地的稿子发表,出差费用不报销)。
庆幸的是,我幸亏亲自来了一趟,如果我听信作者的一面之词,编发他胡编乱造出的稿子,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这样安慰自己,只好沉下心来寻找新的素材。
我想,青海这么大,珍稀动物那么多,难道在保护和研究珍稀动物的生物学家中,就没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过吗?
第66节:采访目中无人的名人
我在西宁宾馆住下,然后买了一份西宁地图,回到房间就拨〃114〃电话,查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的电话。
没想到,几个电话打下来,居然打听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有一位常年在野外研究鸟类的生物学家,叫李来兴。
李教授为了研究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黑颈鹤,在青海湖鸟岛生活了十二年,他的妻子因为寂寞难耐,与他分道扬镳了,但李教授依然痴情不改,独居鸟岛,无怨无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