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今天一早我又让人把话传到了城里去,让到城里赶集的村人告诉玲珍我从京城回来了,就住在她家里。
玲珍家在村后的街角上,相距我家几十步远。
村落是大村,上百户人家,几十个姓,像放倒的一棵大树般,坐落在耙耧山脉末端的一面山坡上。
树身是通往山脉梁上的那条路,枝枝丫丫是从这村落主街上四分五裂到东西南北的几条歪胡同。
各家的院落和房屋,是这棵大树上的叶子和果实(坏苹果烂梨)。
枝丫胡同里张姓人多了,那胡同就叫张家胡同了,李姓有了人物了,就叫李家胡同了。
姓杂又没人物的,可那胡同口有着一棵老榆树,胡同就叫榆树胡同了。
玲珍家就住在榆树胡同的最末端,沿着胡同的土路和土路上坡处摆下的石台阶(鹅卵石),顶着山势朝上走,到了气喘时,刚好就到了她家。
上房是红砖瓦的两层楼房,两厢一边是和上房连着的三间平房屋,一边是她结婚时男人为她盖的三间老瓦房。
院子有三分之一的篮球场大,院落里全都铺了水泥地,留了花池,还用水泥和砖在房墙下砌了一个个的水泥长条凳(那凳上能坐人,也能养花当做花盆的架)。
不用说,这院落和村里别的富家院落样,不住人,却是主人家的根(是主人在村里地位和势力的显示和象征)。
玲珍在县城做生意,开的饭店名字叫耙耧酒家。
她男人在几年前因为车祸死掉了,千家万户都以为她男人死掉了,给她留下满兜儿的债账,她完全可以领着十几岁的女儿把债账一扔再嫁的,可她把女儿往娘家一送,到城里干活了,做着给人家的饭店摘菜剥葱的活。
然而一年后,她还了那兜儿账,自己就在城里开了小饭店。
又二年,她就开了那个有声有色的耙耧酒家了。
再一年,她就在村里老宅上,盖起这红砖瓦顶的楼房了。
好像原本她盖房就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给人看,也就把楼房竖起来,自己年年都在城里住,只是偶尔回来住上三几日,和村里人说些话,把屋子院子扫一扫,收拾一遍就走了。
我家的邻居四叔是玲珍男人的本家叔。
玲珍去城里就把家里钥匙留给他,让他照看门户,兼做着半个房主人。
我被四叔安排在玲珍家西边新厢房里住。
一个大院子,天一黑,我像一条狗样守在院落里。
到了白天饭时候,东家餐一顿,西家食一顿,然后我就转悠在村街上,见狗了和那狗瞪上一会儿眼,见人了站下和人家说说话。
人家说,京城到底大不大?
我说又宽又长啊。
真的吗?人家惊着问,听说天安门广场平得和镜子样,真就平得和镜子一样吗?
我说天安门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高。
人家瞪着眼,默一会,感叹道,让咱们村里夏天去天安门广场晒晒粮食该有多好啊。
话就说完了。
人家要种地,都扛着锄到玉米地里锄最后一遍玉米了。
我要么到田头和四叔扯闲话,要么就独自在村里闲转悠。
见上学的孩子摸摸人家的头,见吃糙的牛去拍拍牛的肩,或回到玲珍家里坐在院落的阴凉里,打瞌睡,想心事,闭着眼盯着天空看,看日光一团儿一片地从玲珍家院里的那棵老椿树上掉下来。
明明树叶的fèng隙都是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可落下来的日光片儿却一律圆圆的,圆的和钱币一样儿(和死人的冥币样)。
于是间,我就在那树下追根求源、深思熟虑为什么三角形的叶fèng儿,会落下币圆的日光片;为什么微风从墙角和胡同一吹过,风会变得有了穿透力,像一股大风样。
思想着,探讨着,我就懵懂迷糊地睡着了,又一次蓝天白云地看见了20年前的事。
20年前的事,像老树又回到了树苗,庄稼又回到了种子样,玲珍又水灵灵地站到了我面前。
那一天,山梁上的日光又厚又硬,踩上去如同踩在烧红的铁皮上,走几步脚底就烫得想要跳起来。
那是我到清燕大学读书的第二年。
第二年回来过暑假,因为早恋辍学,也才刚刚18岁的茹萍给我送到车站上,给我爹娘买了许多京皇城的果圃、小糖和耙耧人很少有人吃过的胳膊一样粗的大麻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