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二、从智、情、德三方面谈教育的目的
教育就是生长,教育的目的是要生长得好,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并且因此具备幸福的能力,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那么,教育要使人的哪些品质生长得好呢?当然,从身体来说,是要健康,这个我今天不说,我只说精神品质的生长。
人的精神属性可以相对地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是智力,就是头脑,理性,认识能力。
第二是情感,就是感受能力,也可以说就是心灵生活。
第三是意志,按照康德的说法,就是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人不只是受本能的支配,更受道德的支配,有崇高的精神追求,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之所在。
用儒家的语言来说,就是义,正义的义。
这三个方面,就对应于我们经常讲的三种主要的精神价值,头脑追求的是真,情感追求的是美,道德追求的是善。
从教育来说,也对应于三种主要的教育,就是智育、美育和德育。
我认为,智育的目的是自由的头脑,美育的目的是丰富的心灵,德育的目的是善良、高贵的灵魂。
下面我分三个方面来讲,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是智力教育,所以重点讲智育。
1智育的目的:自由的头脑
智育的目的是培育自由的头脑,而不只是灌输知识。
我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智力品质是两个东西。
第一是好奇心,就是对世界、事物和知识充满着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一定要用自己的头脑想明白,对一切现有的说法要追问它的根据,去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初级和基础教育阶段,好奇心的保护和鼓励尤其重要。
孩子理性开始觉醒的时候,好奇心是最活跃的,这个时候如果受到压制和挫伤,后果就会很严重。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有没有成效,首先取决于有没有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始终没有兴趣,我觉得他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
爱因斯坦回忆他对科学发生兴趣的经历,最早是在5岁的时候,他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玩的时候很惊讶,我的手并没有碰那根针,为什么它会动,总是回到同一个方向。
他说当时他就产生了一个感觉,觉得事物内部藏着一个秘密,等待他去找出来。
这种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冲动。
第二个契机是13岁的时候,学平面几何,那些证明题,他又感到非常惊奇,在图形上看不出来的关系,但是你可以很精确地证明出来。
我学平面几何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上中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功课是数学,解几何题让我非常入迷,我觉得不完全是逻辑思维,里面也有一种理性的直觉,这个东西真的有魅力。
好奇心这么重要,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它是一棵脆弱的嫩苗,很容易被扼杀掉,他说我们的教育竟然没有把它完全扼杀掉,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其实欧洲的教育体制是比较注重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要说我们这种应试主导的教育体制,凡是体制性的、机构性的教育,都面临着这个难题,就是在有统一教材和方案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好奇心,尽可能少地损害不同个人的禀赋和兴趣。
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是任何教育体制都压不住的,能够冲破任何体制的束缚自学成才。
但是一般学生就不是这样了,体制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
我们现在的应试体制就是这样,我觉得至少有两点是必须改变也可以改变的。
第一是功课太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