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第64章读书,作为信仰(1)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读书,作为信仰》,嘉宾席上坐的是《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李鸿谷,还有着名的哲学家、学者周国平老师。
我们今天的讲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轻松的、具有互动气氛的讲座,整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两位嘉宾阐述对读书的看法,第二个部分嘉宾之间有一些提问和交流,最后我们会把时间留给现场的同学和微博的网友提问。
一、嘉宾谈对读书的看法
周国平:我说说我自己读书的方式和习惯,有三个特点,可以叫作三不主义:第一,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第一个特点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
当然,博览群书是一个好听的说法,我的意思是我不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什么书都看。
从上高中开始就是这样,上大学就更是这样,我上的是北大哲学系,其实我大量看的是文学书,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偷偷看,那时候特别喜欢俄罗斯文学,西方文学也看。
从我当时读书的比例来说,课内花的时间非常少,也就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是课外书,而课外书里面一大半都是文学书。
我自己觉得,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没谁规定你必须干什么,我考上了哲学系,后来哲学成了我的专业,这完全是偶然的,我没有必要受那个限制。
实际上读文科,文史哲真的是不分家的,没有严格的界限,都是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好的文学作品、历史着作,其中一定也有哲学。
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完整一点,没有必要受专业的限制。
这一点到后来也没有变,离开学校以后,我在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哲学工作,我们所对我仍然有这个评价,说周国平不务正业。
当然我也搞哲学研究,这碗饭还是要吃,比如写过关于尼采的着作,主要是两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和《尼采与形而上学》,还翻译了尼采的一些作品。
这是我的专业,我也做,当然也是喜欢,和我的爱好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之外,我还写了很多所谓的哲理散文,别人问我,你到底是作家还是学者,我说这重要吗,一点儿不重要。
我首先是一个人,我怎么做舒服,觉得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活着,我就怎么做,这是我的一个主要的标准。
第二个特点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
虽然我爱读书,什么书都看,但是无论文学也好,哲学也好,历史也好,我都是瞄准了经典大师,以看他们的书为主。
我真的感到,那些大师和一般仅仅比较聪明、有点才华的人的区别太大了。
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像我这样毕业以后可以说是以读书为职业的人,我都觉得一辈子能够读的书是很有限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比较平庸的书上了,就应该直接去找大师。
我读的书,大部分是死人写的,读活人的比较少。
可是,我觉得这些已经死去的大师其实还活着,甚至比我们这些活人更有生命力。
其实,经典作品的数量也非常多,够你读的了,这些东西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一般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经典里面有些书你不一定喜欢,但是你应该也一定能够找到你喜欢的,可以把经典作为主要的选择范围,从中找到适合你的好书。
现在出版物太多了,你自己去找的话,费了很大的工夫,读了很多平庸的书,好不容易才发现一点好东西,这个太浪费了。
我是考虑到成本,要节省成本,这是一个效益问题。
你不看现在新出的书,可能会错过一点好东西,这个损失可能会有,但比较起来小得多。
如果你把时间花在从一般的书里筛选,在平庸的书里打转,反而把有了定评的经典作品荒废掉了,这个损失大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