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我们要牢牢记住,人必须摆正和这个地球的关系,对大自然的干预必须有一个限度。
20世纪德国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后半生思考的重点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早期和自然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但是在技术发达以后,人就用一种技术的方式来对待自然,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了。
什么叫技术的方式?就是一切都为我所用,把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是一种可被利用的原材料,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功能,因此每一样事物都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失去了自身存在价值。
比如说土地,原来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在技术的眼光下就只成了任人开采的矿床,现在要加上一条,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地块。
比如说畜禽牛羊,本来是独立的生命,长期以来是人类的伙伴,现在仅仅成了食品厂的原料。
比如说河流,本来是自然的风景,而且是民族的摇篮,各大文明都是从大河发源起来的,现在仅仅成了用来发电的水压的供应者。
海德格尔说,当人们在莱茵河上建立了发电厂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莱茵河变成了发电厂的一个部件,莱茵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人类太狂妄了,以自然的主人自居,以为我所用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如果有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话,创世之初一定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每一样事物都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有自己的价值。
我们应该转换眼光,不能仅仅用技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当然,人类为了生存,技术的眼光是不能缺的,但是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眼光,最好还不要成为主要的眼光。
主要的眼光应该是亲近自然万物,和它们处在共生的关系之中。
人在地球上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我们原来认为人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是来为人服务的,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
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下,必然是怎么样对人有利就怎么样对待自然。
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必须为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比如说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长远利益是不利的,所以开始改变看法,认识到人作为地球的主人,要做一个好主人,不能做一个坏主人,不能做一个败家子,否则会遭到报复。
第42章我们都是幸存者(2)
反思到这个程度够不够呢?现在有一些生态学家提出来,这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人不是地球的主人。
我看到有一个生态学家提出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是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客人,是森林的客人,我把他的话扩展一下,人是整个地球的客人。
其实你想一想,地球存在这么多亿年,中间只有一小段时间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的时间里也只有一小段是有人类存在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确实是地球的客人,而且做客的时间很短,只是来串一下门而已。
既然是客人,就应该有教养,这样做客的时间还可以稍微长一点,如果没有教养,任意糟蹋地球,地球这个主人就随时可以把你赶走。
自然科学预言了人类毁灭的必然性,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不再适合于人类生存,但那是在极其遥远的未来,怕只怕没到那个时候,人类自己就毁掉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取灭亡。
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的来源,所以征服自然这种口号是很荒唐的,人怎么能征服自己的来源呢?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应该向我们眼中似乎比较原始落后的民族比如说藏族学习,一切有宗教信仰的虔诚的民族对于大自然都怀有这种敬畏之心。
有一件事给我印象至深。
2002年我曾经到云南,当时云南省请了一些人去参加中甸县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的活动。
我们分成三队走云南,我那个队里有两位老登山运动员,我们从德庆去明永冰川,途经梅里雪山下的一个观景台。
这座雪山始终没有人能够登顶,在登山运动员眼中是一座处女峰。
1991年,中国和日本的登山队员联合起来有13个人一起登这座雪山,去后就再没有消息了。
那天我们在观景台旁边停车,准备再出发的时候,那两个老运动员不见了,我就去找,发现他俩在一个小树林背后。
那里有一个石碑,是为13个中日登山队员建的,那两个老运动员点燃了13支香烟,在祭遇难的13个中日登山队员。
这个情景使我非常感动,但我同时也在想一个问题。
在藏民眼中,梅里雪山是神山,神居住的地方,他们一步一磕头,转山要用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