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倒不在于他是否相信某种宗教,最重要的是相信人身上是有不可亵渎的东西的,不管把这个东西称作神性、灵魂还是别的什么,都忠实于它,守护着它,在一切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信仰的快乐是做人的最高快乐。
历史上有一些圣徒式的人物,他们在信仰的激励下为人类工作,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内心仍充满着巨大的难以形容的欢乐。
作为普通人,当我们在自己待人处世的行为中坚持了做人的原则,体现了做人的尊严,这时候所感到的快乐也是别的快乐不能相比的。
归纳一下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两条,一条是享受生命,一条是享受人的精神属性。
展开来说,作为一个生命,要有健康的生命态度,作为一个精神性的存在,要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我认为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
讲了这么多,最后我想说,其实现在我对幸福的理解是很朴实的。
有人要我用最简略的语言归纳一下我对幸福的理解,我说就两条。
第一条,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她(他)们感到快乐。
这实际上是生命的快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爱情、亲情和家庭。
第二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
这实际上是精神的快乐在我身上的落实,我的工作是读书和写作,我的职业和我的精神享受是一致的,这的确是莫大的幸运。
我觉得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两条。
中央财经大学现场互动
主持人:精彩的演讲不多,但这一场最为真诚。
真诚的演讲不多,但这一场最为精彩。
周先生用他最为实在的人生感悟梳理出了我们青年学子的幸福感知,也用他最为深邃的思想引领了我们探索和学习的方向。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对周先生的人生分享表示感谢。
(掌声)下面是我们的提问环节。
问:周老师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您。
第一个问题是,您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缺钱还是缺德?第二个问题是,您刚才也说过,强烈建议大家阅读,我想问您,您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痛苦的时候?谢谢。
答:到底一个社会有多少钱才算够,一个人有多少钱才算够,这个标准是相对的。
古希腊的人,或者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孔子、庄子那个时代的人,他们能有多少钱,如果把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折换成钱的话,肯定比我们少。
和他们比,我们一点儿不缺钱。
但是我们太缺德了,这个德是广义的德,指精神上的高度、精神上的丰富,我觉得我们比他们差得多。
所以,我们未必比古人幸福。
至于读经典,我没有觉得痛苦。
当然,有些经典着作你会觉得比较难读,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开始像读天书一样,不过这个坎儿是可以过去的。
连王国维这样的大才子,读了三遍都没有读懂,后来读了叔本华的解说,再回过头去读,读第四遍的时候读懂了。
我不建议你们一开始就读这样深奥的书,其实经典着作里有很多是非常好读的。
反正我的体会是,读经典比读那种第二手、第三手的解说性的东西要快乐得多,大师毕竟是大师,转了一手以后,最精彩的东西往往就弄丢了。
问:在我看来,幸福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经过了思考,在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认识以后,那时候对幸福的感知。
另一种来自本来的无知,比如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或者在我们生活水平很低的时候,没有更多的思考,那时候感受到的一种快乐。
在您的定义中,您认为这种无知的快乐可以算作幸福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