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如春小说网】地址:https://www.ruc1.com
周国平:很高兴到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女儿的干爹(笑声)邓正来先生作为掌门人的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来,和复旦大学的学子们进行交流。
刚才看到这个场面,我非常感动,也很惭愧,因为我今天讲的题目还是一个老题目。
我特别惭愧的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翻译和研究尼采了,但是后来就停下来了,为此经常受到正来兄的批评,说你不好好搞学术,写什么散文。
(笑声)不过我毕竟还是在做一些工作,还在断断续续地翻译尼采,今年我准备把我翻译的尼采着作比较系统地修订和出版,其中多数还没有出版过,大概分成8册,每一册会写详细的导读,这样我的尼采研究就算告一段落了,以后不再研究了,正来兄再批评也没用了。
(笑声)
我最近正在整理我所翻译的尼采早期着作。
大家知道尼采是德国着名的哲学家,是19世纪后半叶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1844年生,1900年去世。
他的着作比较多,现在比较权威的德文版尼采全集一共是15卷,其中第1卷包括了他主要的早期着作。
我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第1卷里面的7篇着作,分别是《悲剧的诞生》、《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信仰者和作家大卫&iddot;斯特劳斯》、《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瓦格纳在拜罗伊特》。
这几篇东西是尼采从1871年到1876年这6年里写的,在我看来是他最重要的早期着作,其中我翻译了5篇。
尼采24岁被瑞士的巴塞尔大学破格聘为教授,这7种着作是他在巴塞尔大学时期写的,其中有的在他生前没有发表,后来编进了全集。
在这段时间里,尼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化问题。
我们要读懂一个哲学家,首先必须弄清楚他所关心和想解决的主要是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明白他提出的概念和观点是什么涵义。
比如说康德,他是近代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近代哲学史就从他开端,他是一个转折点,他关心的问题是要澄清以前对知识和信仰的混淆,要在知识和信仰之间划界。
从柏拉图以来,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就是通过理性去把握世界的本质,康德指出,这样一条形而上学的思路实际上是把信仰和知识混淆了,因为理性是不可能把握世界的本质的,不管你认为这个本质是物质也好,是精神或者上帝也好,理性都不可能把握,理性只能把握现象,对世界的本质下论断,那是信仰的事情。
康德做的主要事情是划清了这条界线,很有说服力地做出了论证,这非常重要,在他以后,你再要用理性也就是逻辑思维去把握世界的本质,这条路走不通了。
这就在西方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按照柏拉图的观点,世界具有一种精神性的本质,他称之为理念,后来在漫长的时间里,和基督教结合起来,就演变成了西方人对上帝的信仰。
那么,现在按照康德的论证,任何关于世界本质的论断都不是真的,对上帝的信仰也不具有真理性。
到了尼采,他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上帝死了,因为如果仅仅是信仰,理性无法证明,那么按照西方重理性的传统,信仰上帝就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很多人也不是真正相信了。
尼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虚无主义,也就是西方人失去信仰的问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向被视为最高价值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价值了。
当然,在我讲的这段时间里,从1871年到1876年,他还没有提出虚无主义的概念,他主要是通过文化的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他认为西方的文化出毛病了,毛病的实质就是后来他讲的虚无主义,人类没有信仰了。
另一方面呢,西方人又把知识的地位抬得非常高,狂热地追求知识。
康德在知识和信仰之间划界,结果导致了虚无主义,出现了知识的狂热和信仰的空白。
这是尼采在那段时间思考的中心问题,不管是在《悲剧的诞生》里讨论艺术问题,还是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里讨论哲学问题,实际上讨论的都是文化问题,其他几篇更是直接讨论文化问题,西方文化的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成为这个样子的?他想找出原因和补救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