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5章

第15节:伤痕文学崛起

不久我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借去修改这部书稿。

住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那幢灰色而陈旧的办公大楼的顶层。

凶厉的&ot;文革&ot;刚刚撤离,文化单位依存着肃寂的气息,揭批查的大字报挂满走廊。

人一走过,大字报哗哗作响。

那时伤痕文学尚未出现,作家们仍未解放,只是那些拿着这枷锁钥匙的家伙们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出版社从全国各地借调来改稿的业余作者,每四个人挤在一间小屋,各自拥抱着一张办公桌,抽烟、喝水、写作;并把自己独有的烟味和身体气息浓浓地混在这小小空间里,有时从外边走进来,气味真有点噎人。

我每改过一个章节便交到李景峰那里,他处理过再交到韦君宜处。

韦君宜是我的终审,我却很少见到她。

大都是经由李景峰间接听到韦君宜的意见。

李景峰是个高个子、朴实的东北人,编辑功力很深,不善于开会发言,但爱聊天,话说到高兴时喜欢把裤腿往上一捋,手拍着白白的腿,笑嘻嘻地对我说:&ot;老太太(人们对韦君宜背后的称呼)又夸你了,说你有灵气,贼聪明。

&ot;李景峰总是死死守护在他的作者一边,同忧同喜,这样的编辑已经不多见了。

我完全感觉得到,只要他在韦君宜那里听到什么好话,便恨不得马上跑来告诉我。

他每次说完准又要加上一句:&ot;别翘尾巴呀,你这家伙!&ot;我呢,就这样地接受和感受着这位责编美好又执著的情感。

然而,我每逢见到韦君宜,她却最多朝我点点头,与我擦肩而过,好像她并没有看过我的书稿。

她走路时总是很快,嘴巴总是自言自语那样嗫嚅着,即使迎面是熟人也很少打招呼。

可是一次,她忽然把我叫去。

她坐在那堆满书籍和稿件的书桌前--她天天肯定是从这些书稿中&ot;挖&ot;出一块桌面来工作的。

这次她一反常态,滔滔不绝;她与我谈起对聂士成和马玉昆的看法,再谈我们这部小说人物的结局,人物的相互关系,史料的应用与虚构,还有我的一些语病。

她令我惊讶不已,原来她对我们这部五十五万字的书稿每个细节都看得入木三分。

然后,她从满桌书稿中间的盆地似的空间里仰起脸来对我说:&ot;除去那些语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认为对的,都可以不改。

&ot;这时我第一次看见了她的笑容,一种温和的、满意的、欣赏的笑容。

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笑容。

随后,她把书桌上一个白瓷笔筒底儿朝天地翻过来,笔筒里的东西&ot;哗&ot;地全翻在桌上。

有铅笔头、圆珠笔芯、图钉、曲别针、牙签、发卡、眼药水等等,她从这乱七八糟的东西间找到一个铁夹子--她大概从来都是这样找东西。

她把几页附加的纸夹在书稿上,叫我把书稿抱回去看。

我回到五楼一看便惊呆了。

这书稿上密密麻麻竟然写满她修改的字迹,有的地方用蓝色圆珠笔改过,再用红色圆珠笔改,然后用黑圆珠笔又改一遍。

想想,谁能为你的稿子付出这样的心血?

我那时工资很低。

还要分出一部分钱放在家里。

每天抽一包劣质而辣嘴的&ot;战斗牌&ot;烟卷,近两角钱,剩下的钱只能在出版社食堂里买那种五分钱一碗的炒菠菜。

往往这种日子的一些细节刀刻一般记在心里。

比如那位已故的、曾与我同住一起的新疆作家沈凯,一天晚上他举着一个剥好的煮鸡蛋给我送来,上边还撒了一点盐,为了使我有劲熬夜。

再比如朱春雨一次去&ot;赴宴&ot;,没忘了给我带回一块猪排骨,他用稿纸画了一个方碟子,下面写上&ot;冯骥才的晚餐&ot;,把猪排骨放在上边。

至今我仍然保存这张纸,上面还留着那块猪排骨的油渍。

有一天,李景峰跑来对我说:&ot;从今天起出版社给你一个月十五块钱的饭费补助。

相邻小说
贵妃的家养皇后  她作死向来很可以的  重生年代文娇气后妈  云巅上的学院[西幻]  穿越成反派  鸳鸯相斗何时了  [综漫]打网球的棉花糖少年  (银魂同人)鬼兵队日常  (综影视同人)我家系统又抽了  [sd同人/仙流]锦瑟无端五十弦  试婚100天:帝少,别太坏  [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人]墨不愚山  异世界生活不好混[穿书]  (综武侠同人)这捉鸡的人生  深情男配翻车手册  养老攻略[快穿]  穿成爱豆的学渣妹妹  惊世毒妃:傲娇王爷强势宠  追到女神后,我失忆了  人类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