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11章

胡佛曾经考虑过节约白宫的膳食,可是后来认为,总统也节衣缩食,这对美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太不利了。

每天傍晚,他打好黑领结走进饭厅‐‐他是最后一个坚持穿上礼服进晚餐的总统‐‐向他那七道菜奋勇进攻。

1928年共和党竞选总统时,有个记者曾经为他想出这么个竞选口号:&ldo;每家锅里有一只鸡,每家车房里有两辆车。

&rdo;这位记者现在已经穷得要命,靠贷款来养活他那三个孩子了,但是胡佛还是认为,如果总统自己一家人也不相信美国会恢复繁荣,那全国人民更将陷于绝望了。

总统所吃的东西,往往是不合时令,难于找到的,桌上摆的鲜花也是这样。

一个特制的保湿烟盒装着又长又粗的雪茄,那是按特定规格在哈瓦那用手工卷制的,总统每天要抽二十支。

胡佛一家进餐时,有好些人在周围侍候着:有一名男管家,有一些仆役(身材都要一样高)。

他们笔直地立正,鸦雀无声,主子不出声,他们就不得动一动。

每个门口都有海军陆战队派来的值日官,穿着蓝色礼服,威凤凛凛地站在那里。

还有些穿着童话世界里的制服的号手,总统每次吃晚饭,那怕只有夫人一人陪席,在入席或是退席时,号手们照例都要吹响那光闪闪的喇叭。

胡佛觉得他的太太很了不起。

她能流畅地讲五种语言,还是美国女童子军的司令。

她的食谱据说是白宫历史上最讲究的。

不过胡佛吃饭总是那么狼吞虎咽,他的夫人有时怀疑总统是否会食而不知其味。

胡佛执政到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全国都觉得他是个不可理解的人了。

有一个得克萨斯州人写信给一位到首都请愿的退伍军人,他这样挖苦胡佛说:&ldo;胡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放救济品的人,你近在咫尺,肯定不愁没得吃了。

&rdo;然而,胡佛以前确是那样的人。

他拯救过大批比利时饥民的功劳,直至现在,仍是年代悠久的美国人道主义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之一。

马克西姆&iddot;高尔基写过这样的信给他:&ldo;你把三百五十万儿童、五百五十万成年人救活了。

&rdo;芬兰语新添了&ldo;胡佛&rdo;这个动词,它的意思是&ldo;帮助&rdo;。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了。

全国人民越来越恼火,脸色越来越难看,传说也越来越多:有人说胡佛在比利时办救济事业发了大财;有人说连狗都本能地讨厌胡佛;还有人说他是1932年3月把查尔斯&iddot;林白的儿子绑架并加以杀害的主谋。

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ldo;胡佛村&rdo;(纽约市曼哈顿区就有两个大胡佛村,一个在河边车路下方,另一个在中央公园的尖顶方碑附近);&ldo;失业的&rdo;(原来是个形容词,这些年变成了名词)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ldo;胡佛袋&rdo;;在北卡罗来纳州,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ldo;胡佛车&rdo;(政府想改名为&ldo;不景气车&rdo;,但没人买帐)。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ldo;胡佛毯子&rdo;: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ldo;胡佛旗&rdo;;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ldo;胡佛猪&rdo;。

相邻小说
闪灵  嫡女不想做皇后  诱你心动  学妹观察报告  最高赦免  于归  腹黑影后的小娇妻不跑啦  百兽争鸣  猎杀纪壮舰  墨雪倾城  穿成傻白甜女配后  她总是在撩我  他不做大嫂好多年  渣了反派后我揣蛋跑了  夫郎喊我回家吃软饭了  老母塔之夜  拿稳绿茶剧本后我爆红了  末世重生:炮灰逆袭养大佬  右舷  护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