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5章

第三,宗教是一种神感,一种生活的情感,亦为一种宇宙的神秘而壮肃宏巍的感觉,生命安全的探索,所以满足人类最深的精神本能。

吾们的生命中,时时有悲观的感觉浮上吾们的心头,或则当我们丧失了所爱者,或则久病初愈,或当新寒的秋晨,每目睹风吹落叶,凄惨欲绝,一种死与空虚的感觉笼罩了我们的心坎,那时我们的生命已超越了我们的认识,我们从这眼前的世界望到广漠的未来。

此等悲观的一瞬,感触中国人的心,同样也感触西方人的心,但是两方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著者从前为一基督教徒而现在为拜偶像者,依著者鄙见,宗教虽只安排着一个现存的回答,笼统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使心灵安定下来,她确也很能从意识中消除这个人生的莫测深渊之神秘与伤心刻骨的悲哀。

这种悲哀的情绪就是我们所谓的“诗”

基督教的乐观主义毁灭了一切“诗”

一个拜偶像者,他没有现成的答复,他的神秘感觉是永远如爝火之不熄,他的渴望保护永远不得回复,也永远不能回复,于是势必驱入一种泛神论的诗境。

实际上,诗在中国的人生过程中,代替了宗教所负神感与生活情感的任务,吾们在讨论中国的诗的时候,将加以解释。

西方人不惯于泛神的放纵于自然的方式,宗教是天然的救济。

但在非基督徒看来宗教好像基于一种恐惧,好像恐怕诗和拟想还不够在人情上满足现世的人生,好像恐惧丹麦的海滨森林和地中海沙滩的力和美还不够安慰人的灵魂,因是超凡的神是必需的了。

但孔教的普通感性固轻蔑着超自然主义,认为都是不可知的领域,直不屑一顾,一面却竭力主张于心的制胜自然,更否定放纵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或自然主义。

这个态度,孟子所表现着最为明晰,孔门学说对于人在自然界所处地位的概念是:“天地人为宇宙之三才。”

这个区别,仿佛巴比伦之三重区别,超自然主义,人文主义,自然主义。

天界的现象,包括星、云和其他不可知的力,西方的逻辑哲学家把它归纳为“上帝之行动。”

而地球的现象,则包括山川和其他种种力,希腊神话中归诸于第弥脱女神(deter)者。

其次为人,介乎二者之间,占领重要的地位。

人知道他自己在宇宙机构间之归属,因而颇自傲其地位之意。

有如中国式的屋面而非如哥特(goth)式的尖塔,他的精神不是耸峙天际,却是披覆于地面。

他的最大成功是在此尘世生活上能达到和谐而快乐的程度。

中国式的屋顶指示出快乐的要素第一存在于家庭。

的确,家庭在我的印象中,是中国人文主义的标记。

人文主义好比是个家庭主妇,宗教好比女修道士,自然主义好比卖淫的娼妓,三者之中,主妇最为普通,最为淳朴,而最能满足人类,这是三种生活方式。

但是淳朴是不容易把握的,因为淳朴是伟大人物的美质。

中华民族却已成就了这个简纯的理想,不是出于偷逸懒惰,而是出于积极的崇拜淳朴,或即为“普通感性之信仰。”

然则其成就之道何在?下面即有以讨论及之。

---------------

三中庸之道(1)

---------------

普通感性之宗教或信仰,或情理的精神,是孔教人文主义之一部分或一分段。

就是这种情理精神产生了中庸之道,它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

关于情理精神前面曾经论及,它是与逻辑或论理相对立的。

情理精神既大部分为直觉的,故实际上等于英文中的“常识”

,从这种精神的显示,即任何信条,凡欲提供于中国人的面前,倘只在逻辑上合格,还是不够的,它必须“符合于人类的天性”

,这是极为重要的概念。

相邻小说
烛中火与虫  我可不想破坏你们师徒恋  司寝美人  神医毒妃权倾天下  我养的崽登基了  六零小仙妻  反派会洗脑[快穿]  穿成山神后,我捡到了一条龙  湘西赶尸鬼事之迎喜神  李碧华短篇小说  先拿自己开涮  烛光·秋夜·紫罗兰  长姐不为母[快穿]  在那遥远的小黑屋  寻找前世之旅之樱翳逝  小老板  反派邪魅一笑  沉舟之爱  莫非主播暗恋我  老师我叫金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