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67章

李白经常处于幻觉状态,写诗极尽夸张,但夸张是我们的感觉,他本人则属寻常。

他写道:&ldo;白发三千丈&rdo;、&ldo;燕山雪花大如席&rdo;、&ldo;黄河之水天上来&rdo;……他的许多好诗,和寻仙有关。

&ldo;不敢高语声,恐惊天上人&rdo;,是他实实在在的感受,他写实,和浪漫无关。

学者们责备他迷神仙,言重了。

李白单纯。

他不复杂。

他写那么多求职信,多达十余次强烈要求见同一个官吏,正好表明他的单纯。

如果他复杂,他会变着心思去揣摩。

事实上,官场那一套,他至死弄不清。

他形容自己说:&ldo;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rdo;可见他大言不惭,秉性不改。

如果李白复杂,那么他在长安做翰林,应该向高力士这样的政治人物学习,必要时,为高力士脱靴洗脚。

即使李白当上有实职的大官,他也多半不会像苏东坡,巴心巴肝为老百姓谋幸福。

他还要醉酒、找神仙、别出心裁干他的所谓大事儿。

有一点我们能想象:他不会做贪官与庸官。

做贪官没理由,做庸官没劲。

唐吉诃德浑身披挂与风车战斗,李白向官场,风格相似。

他若生在唐太宗时代可能要好一些。

所谓开元盛世,其实危机四伏,各利益集团牢牢把持自己的地盘,异质性的东西很难插足。

李白生不逢时,杜甫比他更惨。

不过,幸亏他们一生碰壁,才碰出了伟大的艺术。

韩愈说:&ldo;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rdo;

可惜针对李白,迄今为止,似乎没有一本高水平的传记。

前辈学人治学严谨,却囿于时代氛围,不得不谨小慎微,妨碍了思想力量的自由凝聚。

眼下讲开放,时机该成熟了吧?谁能学毛姆去掉一切教条、唤起我们对李白的源始惊奇?

传记类作品,在国外,尤且在西方,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一直是受读者青睐的图书品种,催生了不同档次的名家。

比如我们熟悉的罗曼罗兰、茨威格、欧文斯通、莫里亚克。

欧文写梵高、写弗洛伊德是广为人知的。

茨威格写的《三大师》,则列入中学生读本,他对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了令人信服的、既深刻又生动的描绘,它揭示出:文学的深层意义,就是对生命本质的无穷探索。

在社会生活日益趋同、人的模式趋于单一化的今天,文学的意义是寻觅个体差异。

不仅针对李白。

古代各类人物,都有待重新探索。

传记类作品,有大量需要开垦、需要精耕细作的处女地。

前面提到李白没心没肺,与其说是损他,不如说是逼近他。

他二十几岁出蜀,对家乡的亲人置若罔闻。

相邻小说
铁血三国  田园之医妻有毒  有生之年  末日光芒  新宠  幸存者  符画天下  血钞票  [红楼]今天也在贾府不当人  诛仙长生传  寂静深处有人家  我只想在狗血文里吃口瓜[穿书]  一笔多情  温暖的人皮  重生之喜相逢  生而为O,为O当A  变成人后我和影帝HE了  三朝北盟会编  宫主夫人?谁稀罕  末世之人鱼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