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2章

如此死心踏地服务蒙元的一个儒生,死后虽被谥&ldo;忠武&rdo;,仍不免遭人遗忘。

假若问起当今青年人,苏武是谁,一百个中大概有六十个知道,毕竟有羊肉饭馆名叫《苏武牧羊》嘛。

如果问他们&ldo;郝经&rdo;是谁,估计一个也答不出,&ldo;郝经&rdo;为何物,着实让人惘然。

如果郝经在今天的被遗忘是&ldo;悲剧&rdo;,元朝还有一伙汉人是更大的&ldo;悲剧&rdo;。

蒙古灭金后,大汗窝阔台曾派月里麻思为正使,率七十多人的使团出使南宋。

行至江南,即被宋军扣留。

这伙人比郝经一伙人还冤,从1241年起,一直被秘密扣押了三十六年之久。

其间,正使月里麻思因病而死。

其属下有位汉人名叫赵成,出发时是个毛头小伙子,与其父一起作为月里麻思随人的身份使宋。

正使死,父亲死,赵成直到元军平灭南宋后才被&ldo;救出&rdo;,元军将士自己都糊涂:宋军关押的这个&ldo;蒙古使臣&rdo;是什么人,啥时啥人派他来干啥的?确实,三十六年过去,物是人非,赵成一行不仅被宋人&ldo;遗忘&rdo;,也被&ldo;祖国亲人&rdo;(不知蒙古视此汉人是否为&ldo;亲人&rdo;)遗忘。

悲夫!

14《窦娥冤》的背后‐‐挣开人性的枷锁

我们身之所处,是一个调侃的时代。

&ldo;靠,我比窦娥还冤!

&rdo;这句顽皮话,八十二岁以下、十二岁以上的中国人,几乎每个人都曾絮叨过。

文化&ldo;档次&rdo;高一点儿的人,可能还会双眼望天故作沉痛状,加上一句:&ldo;六月盛夏,咋不下雪呢?&rdo;以此表示他&ldo;冤&rdo;得可以。

窦娥,昔日关汉卿笔下那个贪婪、无耻社会的牺牲品形象,在中国人力避沉重的天性中,逐渐消解了。

剩下的,只是一种充满轻松俏皮的言语皮屑。

庄严、悲沉,在无知无畏的时代,皆沦为浮薄的滑稽、调笑。

我们是个喜欢矫枉过正的民族。

数十年前,《窦娥冤》不仅仅&ldo;反映封建社会普通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rdo;,&ldo;反映被压迫妇女的反抗意识&rdo;,还&ldo;反映出在元朝蒙古奴隶主残酷压迫下亡国的中国人对现实社会的几种不同态度&rdo;,阐而发之,上纲上线的学者们还把窦娥的悲剧提高到&ldo;民族气节&rdo;的高度,大加鞭挞&ldo;封建主义&rdo;、&ldo;民族败类&rdo;、&ldo;投降恶势力&rdo;,等等。

所有这些牵强附会,无外乎是&ldo;政治挂帅&rdo;时代的产物,文学分析,沦落为庸俗社会学与政治学的教条分析。

这种看似&ldo;崇高&rdo;的议评,其实与今天的口头禅&ldo;我比窦娥还冤&rdo;,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分。

时代,生活,人性,才是《窦娥冤》真正的精髓所在。

文学史上的&ldo;孙志刚&rdo;‐‐关汉卿

读者乍看此小标题,定认为笔者玩新闻记者那一套吸引人眼球的把戏,拿肉麻当有趣‐‐关汉卿和孙志刚怎么沾得上边,一个是元朝大戏剧家,一个是因无&ldo;暂住证&rdo;被打死的无辜青年,哪挨哪儿啊?其实,两个人确实有相似之处:在中国文学史上,别说&ldo;暂住证&rdo;,关汉卿的&ldo;户口簿&rdo;记录都十分可疑,不仅居住地不清楚,生卒年月也模糊无据。

出生地方面,有说他是大都人(今北京),又有说他是河北祁州(今河北安国)伍仁村人,当然,祁州其实当时也属于&ldo;大都&rdo;范围内(元代时祁州属中书省保定路),关汉卿的出生地应该歧异不是很大(又有一说他乃解州人,即今天的山西运城)。

最模糊不清的,是老关的生卒年问题。

元末杨廉夫称他为&ldo;大金优谏&rdo;,另一位元末的朱经(《青楼集序》作者)也称他为&ldo;金(国)之遗民&rdo;,大多数介绍性文字皆称关汉卿青年时代(二十岁左右)经历了金朝的亡国之痛,所以认定他的卒年最迟不会超过1300年。

这是因为,钟嗣成所着《录鬼簿》成书于1300年,把关汉卿列为已经&ldo;西归&rdo;的才子第一人。

可以肯定的是,关汉卿在南宋亡国时的1280年左右仍很健朗,并做《杭州景》描述临安风貌:

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

相邻小说
(香蜜同人)(香蜜沉沉烬如霜)殿下他貌美如花  猎家小娘子  重生之纨绔子弟  叶色撩人  玉体横陈  开局山海经:我在星际种田养老  将军好欺  前男友都在躺枪[快穿]  如懿传同人文之良时嬿婉  你不要凶我呀  [综]卖萌指南  [润玉无cp]西风残照  给大爷留下买路财  漫画反派成为全员白月光  (龙一和凉平的同人)不做你的天使  [综]重生为奈奈的日子  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  养老攻从蛋开始  某种治疗术也治不好的病[西幻]  从野人到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