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30章

皇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迅速出兵,扫灭准噶尔汗国。

他下诏说明自己想大举兴兵作战的想法:

(准部)数年以来,内乱相寻……此正可乘之机。

若失去这个机会,再过几年,等其局势平定,必然还会与我为敌作战。

那时我军再与之战争,耗费必然更为巨大……朕以为机不可失,准备于明年分两路进兵。

这是从前数十年未了之局,我今天再四思维,有不得不办之势。

(《清高宗实录》)

此诏一下,大清举国震惊。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帝,乾隆本来是一个&ldo;太平天子&rdo;。

他在和平中接了班,在他统治的前20年里,大清天下也风平浪静,边疆无警。

除了那场本没有必要的金川战争之外,大清不闻兵戈之声。

发动平准之战,在所有人看来完全是自找苦吃。

如果不发动这场战争,历史绝不会因此而指责他。

主动出击成功,固然荣耀无比,一旦失败,那么他20年统治的成果会毁于一旦,自己也身败名裂。

因此,乾隆二十年(1755年)皇帝决定出兵时,遇到的几乎是一致的反对之声。

理由之一是所谓&ldo;兵者不祥之器&rdo;。

20多年前的和通泊之败在大清官员心中留下的阴影太深了,一提起准噶尔,他们就心惊胆战。

在他们看来,蒙古人不来进攻大清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大清怎么可以主动挑起战端呢?确实,农业文明并非尚武型的进取文明。

一般情况下,汉族与周围民族的战争,都是少数民族主动挑起的。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一直缺乏必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几乎从来没有政治家和学者认真研究过这些蛮夷的内部政治结构和军事行动规律。

历史上汉人王朝对待边疆少数民族,通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ldo;羁縻&rdo;。

也就是说,被动应付,委曲求全,用金钱和布匹收买。

他们认为,这些蛮夷是&ldo;犬羊之性&rdo;,思维方式不同于人类,完全不可理喻。

他们来如急雨,去如飘风,无法抵抗也不可预测。

汉人对他们的莫名恐惧积累了几千年,已经凝聚成了中原民族的集体潜意识。

理由之二是清王朝和准噶尔汗国已经共享了20年的和平,双方都从这种和平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雍正末期的两次大战打了个平手之后,双方清楚地划定了边界,谨慎地控制着自己的力量,在边界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摩擦。

双方的贸易也迅速兴起,每次交易,牛羊上万头,给双方都带来了实惠。

实现和平之后,清朝10多万大军撤回内地,20年间节省了数千万两军费,陕西、宁夏、甘肃等地民众也不用负担沉重的粮食供应任务,生活大大改善。

正是边疆的稳定,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认为应该继续这种和平状态。

他们甚至认为如果出兵就是&ldo;师出无名&rdo;,双方和平条约既已签订,大清乘准噶尔内讧之机破坏条约大举入侵,于理不合,不是天朝上国应该有的做法。

理由之三是20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争,全国上下已经习惯了和平,&ldo;人心狃于久安&rdo;。

如今突然要大规模对外作战,人们毫无精神准备。

况且战争是天底下最花钱的事。

特别是远赴西域,必须往西部运送大量的军粮和军事物资,这些在几个月之内根本不可能。

而且一旦战争失败,那么这些草原狼很有可能乘胜追击,一举深入内地,给大清帝国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

这个后果,谁也承受不起。

相邻小说
往生泪  可以给我你的校牌吗  截胡  辉煌三国  藏住满分甜  凤凰落地不如鸡  红尸鞋  三线玩家  反攻[星际]  封敛雪印  喜欢你不是两三天  史上最怂阿飘  情敌们后来都说喜欢我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就等你下课了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穿成霸总的娇气包闺女  甘味橘  女配她美貌动人  你列表最软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