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章

士人在汉朝政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

延及东汉,光武帝本是太学生,在军中夺天下时犹&ldo;投戈讲艺,息马论道&rdo;,所任用的一朝功臣也大半通儒,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民间的儒业亦十分发达。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都分别出现了专门研究讲学的著名学者,形成了与后世朱程等人的&ldo;宋学&rdo;相并称的&ldo;汉学&rdo;。

当时的经学门户壁垒森严,士人崇尚名节,弟子以坚守老师的学派门户为最高荣誉,相互标榜,品评砥砺。

都城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初设的五十人,猛增至一万多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有广泛基础的政治势力。

再加上汉朝官员选拔制度为地方察举制和公府征辟制,士人入仕,需要有关官僚运用察举、征辟的权力进行考核和推荐,从而与这些官员们结成集团,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

这样形成党派之争就在所难免,在汉代主要是士人内部小集团之间的小斗争以及士人与宦官之间的大斗争。

清议形成

外戚与宦官交替把持朝政,除了胡作非为,大肆搜刮外,还把持着官吏的选拔大权。

他们滥用亲朋,混淆黑白,让很多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无法入仕。

当时民间流传有&ldo;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rdo;的歌谣。

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动荡,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渺茫,一方面使失去晋身机会的士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另一方面也使一部分有良知的官僚发出打击黑暗势力的呼声,他们联合起来贬抑篡权窃国的外戚宦官,褒扬不畏权势忧国忧民的清官廉吏,逐渐形成了所谓的&ldo;清议&rdo;之风,这种风气直接针对的是宦官势力,遭到其,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那么,东汉末年的这种清议风气是怎样形成的呢?

本来察举及征辟的标准,主要是儒家的&ldo;德&rdo;。

当时,德行高洁之人是被看作可以辅翼圣教、敦睦民风的政治人才的。

然而,&ldo;德&rdo;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没有一个办法将其量化考核,所以,察举、辟召主要就靠社会舆论,靠人们的口口相传。

这样,品核他人就开始为社会所重视,这种人物评论的风气就渐渐流行开来。

到了东汉后期,尤其是桓、灵之世,士人们的评论就慢慢发生了变化,此时由于宦官专政十分严重,评论就不单单是为了推举与选拔人才,揭露奸邪也成为它的一项职能。

清议成为士人在政治、社会上最初始的一种势力表达。

桓帝时的太学生达三万人,他们和朝廷中的大臣声气相通,倾动天下,抨击朝政,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清议势力。

这两部分人的结合,使得东汉清议的影响力已经不限于中下层社会了,而开始&ldo;品核公卿、裁量执政&rdo;,对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左右朝政之嫌,这也是党锢之狱兴起的缘由。

东汉时期儒学的兴盛,客观上也使士人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儒家对德行修养的强调,很快转变成士人&ldo;重德行轻功业、重德行轻利禄&rdo;的价值实践。

这样,追求功业、利禄被看作是世俗之人,强调德行修养,反而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

相邻小说
[文野同人]cos横滨歌姬的日常  山河故人  后丧尸时代+末世·新生  出轨年代  [综漫]与谢野医生的医疗日记  极品医仙  报恩的正确姿势  是德鲁伊才不是兽神![穿越]  天才召唤师:王爷请躺好  双贱合璧  轮回学府  带着小镇来种田  重生八零之极品亲戚都爱我  曾国藩评传  六零末外星人生活日常  野鸽子  烬余时效  春天不会凋谢  重生之名媛再嫁  和离后,禁欲残王每天都想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