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6章

这时扬雄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续史记》和《方言》《论衡&iddot;须颂》:&ot;司马子长记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ot;《史通&iddot;史官建置》亦载:&ot;司马迁既没,后之续《史记》者,若褚先生、刘向、冯商、扬雄之徒,并以别职来知史务&ot;又见《古今正史篇》雄著《法言》时,即对司马迁《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六经表示不满,他续史记的工作当在作《法言》之后王充又说扬雄《续史记》&ot;录宣帝以至哀平&ot;,其著作时间自然不能早于衷平当在王莽之时

《方言》全称是《囗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盖系因循周秦派遣囗轩使者调察各地风俗语言的掌故,如前所说,扬雄《方言》书稿,最初得力于蜀人严君平和林闾翁孺扬雄至京师后,又坚持数十年亲自访求各地方言俗语,随时加以整理

其《答刘歆书》说:&ot;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资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27岁于今矣&ot;三寸弱翰即毛笔,四尺油素即油漆过的白绢记录本扬雄常带着记录工具采访上计使者,记录各地方言,回家后再摘录下来如此持续了27年,增增补补,一直没有定稿,也没有向外界公布至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刘歆编《七略》,向他牵取《方言》稿本,扬雄才在《答书》中才将搜集撰著此书的甘甘苦苦,曲曲折折,原原本本地披露出来[注]

《方言》是一部记录当时全国范围内各地语言资料的工具书,是当时活生生的语言资料对促进语言语音的统一,消除当时社会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为巩固祖国统一奠定语言基础,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宋洪迈《容斋三笔》因《汉书&iddot;艺文志》没有著录,怀疑扬对本书的著作权后来也有不少人争相附和细审各项记录,这种怀疑是没有必要的一则扬雄《答刘歆书》明确记录了本书的撰著经过,而且明确告诉我们在刘歆编录时尚未定搞,扬雄拒绝借阅,刘氏《七略》不曾著录后来根据《七略》删削的《汉书&iddot;艺文志》不载此书,是十分可能的况且东汉博学淹通的著名学者应劭已在《风俗通义序》曰:&ot;周秦常以八月遣囗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其所发明,犹未若《尔雅》之闳丽也&ot;与扬雄《答书》

所载相合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亦说扬雄认为&ot;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ot;(卷十上)可见《方言》为扬雄之书,汉晋之间并无异说何况《汉志》未录的西汉著作不在少数,我们正可借汉晋时期的其他材料加以补充,不能因不见于汉志就断为赝作

此外旧史还载扬雄著《蜀王本记》,是关于古代蜀国的地方史有人因《华阳国志&iddot;序志》称:司马相如、严君平、扬子云、阳城子玄与谯周等人&ot;各集传记以作《本记》&ot;,认为《蜀王本记》乃严君平、阳城子玄、谯周等人所作,司马、扬雄只因文名极盛而被人假托,二人并未作《蜀王本记》不过,也许各家都曾作《蜀王本纪》,正如《方言》,严君平&ot;才有数千言&ot;,林闾翁孺&ot;颇有其书&ot;,至扬雄乃集其大成诸家之书,前后相承,而书名相同只是扬雄的《蜀王本记》,不知作于何时了

扬雄晚年,本欲远离政治,却偏偏遇上一次政治危机,害得他差点丢了老命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刘歆之子刘囗制造符命,犯了王莽忌讳,被杀审训时,凡涉及者,一概收斩,不用请示因此牵连死者数百人当时扬雄正校书天禄阁上,办案人员欲收捕扬雄雄恐不免死于囹圄,从天禄阁上投下,几乎摔死其原因只因刘囗&ot;尝从雄学作奇字&ot;,故受株连多亏王莽发话,才饶了这个当年同僚的老命刻薄的文士作歌曰:&ot;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ot;袭用雄《解嘲》中语句,嘲讽他主观上希望远离政治、追求逍遥,客观上却难以摆脱现实的矛盾

投阁事件发生时,扬雄已67岁,这无疑使这个垂暮老人深受创伤事变后扬雄曾&ot;因病免&ot;不久&ot;复召为大夫&ot;,这可能是为了解决家境的极度贫困传称雄&ot;家素贫,嗜酒,人稀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学&ot;家道窘贫,晚年犹甚,门庭冷落,嗜酒无钱,只有靠向人传授古文字学,来换取几斗白酒这就是一个正直知识分子不与统治者合作,不愿同流合污的下场在一个没有是非公道的社会里,要保持清高的人格真是谈何容易!

雄晚年是在丧子、失意、贫窘中度过的,好在他收了一个好学生,即钜鹿侯芭

他在扬雄最困难的时候追随他,从他研习当时人们并不理解的《太玄》和《法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王充《论衡&iddot;案书》称赞说:&ot;当今未显,使在百世之后,则子政、子云之党也韩非著书,李斯采以言事;扬子云作《太玄》,侯铺子随而宣之非斯共世,云辅同朝,睹奇见益,不为古今变心易意实事贪善,不为并肩以迹相轻,好奇无已,故奇名无穷&ot;侯铺子,即侯芭天风五年扬雄在凄凉失意中死去,还是这位关门弟子负土作坟,并心丧三年,就像当年孔门弟子一样,尽了弟子之礼扬雄的生前好友桓谭给他起祠茔,&ot;平陵如子礼&ot;公卿们也派遣长子与郎吏一道送葬,凭悼这位一生老于郎吏的寂寞之人[注]终年71岁

六、博学通六艺卓尔参圣人

扬雄继承了古代巴蜀文化中天文历法、艺文辞赋、阴阳占筮和黄老道术等传统文化,他既是天文学家、辞赋大家,又是精研易学的大师和清静无为的道学家不过从思想体系上说,扬雄更是一位博学的儒者,与董仲舒、刘向一样班固说:

相邻小说
娱乐城  慌楼  攻略者,请留下[快穿]  摄政王的天命医妃  禁欲受变攻后都抢着娶我[穿书]  轻狂  每天都在和我的男朋友战三观  重生之好好撩撩  大佬们娇软易推倒  阿吱,阿吱  人生若只如初贱[网游]  [综文豪野犬]秋声  文坛背后的讲坛  红楼炮灰生涯  反派帝师身死后  倾城之恋  罗德斯岛战记3  弃妃本狂妄  穿成女主的嫡姐  霸总的小熊软糖成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