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7章

在社会问题上,儒家特别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谐,与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固然迥异,也与不讲条件、不顾事实地推行平均主义、世界大同大异其趣儒家的和谐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有序的和谐,而秩序又以社会等级为基础儒家社会和谐理论建立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社会普遍存在的差别首先,儒家看到天地万物、社会百态无不干差万别,不可齐一,孟子曰:&ot;物之不齐,物之情也&ot;荀子曰:&ot;有天有地而上下有等&ot;天高地卑,上智下愚,此优彼劣,东长西短……皆客观存在,不可忽视如果忽视这一差别,小则贤不肖易位,优劣颠倒,社会动荡;大则智愚相争,贵贱相伐,导致天下大乱面对这些差别,儒家不是愚蠢地、不切实际地作&ot;比而同之&ot;的胡思乱想和胡作非为,而是正视现实,承认差别,并根据差别来确定等级,使是非贤愚、长短高下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以便各尽其能,各用其才从而形成上下等级和贵贱秩序荀子说:&ot;有天有地而上下有等,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ot;(《荀子&iddot;王制》)等,即差别性;制,即等级制孟子又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肯定了劳逸贵贱关系:&ot;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ot;(《孟子&iddot;滕文公上》)社会分工的差别,是形成贵贱等级的客观依据:贤者在上,不贤者在下;贤者劳心,不贤者劳力;劳心者享受供养,劳力者供养于人……在儒家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否则,如果以不肖居位,贤者在下;或者将贤和不肖等量齐观,都会造成混乱‐‐&ot;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ot;(同前)

承认差别和等级,还不算儒家的独到之处,因为法家也承认等级儒法两家的等级观,其不同之处在于:法家只看到等级之间的对立,主张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残酷压迫和横蛮专政,其结果只会扩大阶级对立的裂痕,对立的阶级两败俱伤,导致社会统一体的崩溃与此相反,儒家既看到差别,也看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同一性,强调各等级的和谐相处儒家认为,在等级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权、利‐‐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名份(或简称&ot;名&ot;)儒家号召不同等级的人,各安其份,各尽其职各行其权,各享其利,这就是&ot;名符其实&ot;每个人都在社会舞台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环环相扣,丝丝相联,社会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各阶级阶层也就相安无事,和睦相处否则,秩序就会错乱,社会统一体就难以维持这就是孔子在乱世之中,要汲汲于&ot;正名&ot;的原因儒家在论证这些等级名份时,贯穿着由上而下自觉自律的原则,一切相对待的社会关系中,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孔子要求&ot;君君、臣臣、父父、子子&ot;,《左传》提出&ot;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ot;孟子提出&ot;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ot;儒家特别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表率作用,认为为政就是统治者自己做表率、进行身教的过程‐‐&ot;政者正也&ot;以君臣关系为例,孔子说&ot;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ot;;孟子说:&ot;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ot;(《孟子&iddot;离娄下》)君臣关系尚且如此,社会关系、人伦关系也莫不如是因此孔子告诫统治者:&ot;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ot;&ot;子率以正,孰敢不正?&ot;只有在上者尽了本份,做好表率,天下人才会从风而靡,向风而化社会各阶层(甚至各部门)都恪守职份,社会就会协调发展,人们就生活于和谐的机制之中否则,在上者不能尽职尽责,名不符实,这就是&ot;名不正&ot;如果&ot;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ot;,社会就处于混乱之中可见社会的和谐安定与否,端赖于统治者是否尽职尽责,是否为人正派

天人关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民与鬼神的关系世人都说中国人是崇尚理性思维的民族,但是根据人类认识的规律,我们不能排除中国的先民们曾经有一个迷信鬼神的时代那时&ot;民神杂揉,不可方物&ot;,人事与鬼神混淆,冥冥中的神常常干涉世俗的生活,但中国人很早就改变了这一状态据《国语》、《大戴礼记》、《汉书》等文献记载,颛顼氏命重、黎分主天地神人,&ot;绝地天通&ot;,划清神人界限;并且初订历数,规摩天道这一工作,在尧时又得到巩固,《尚书&iddot;吕刑》篇对此作了清楚的追述其时间大概在公元前23、前22世纪之间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圣哲们就力图将人类从神鬼婢女、天地奴仆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初露理性思维的曙光这在世界认识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不过颛顼、帝尧对天地神人的态度,只作了理智的选择,并无理性的论证,故后世对天地神鬼的认识常有反复孔子说:&ot;夏人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ot;;&ot;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ot;;&ot;周人尊礼,事鬼敬神而远之&ot;(《礼记&iddot;表记》)就是证明正是儒家继承了历史上的理性精神,对人与鬼神、人与天地的关系作了理论阐述,才使中国的理性思维形成定势,成为传统关于神鬼问题,从孔子开始,中国儒家就抱着理智对待、谨慎处理的态度,《论语&iddot;述而》&ot;子不语怪力乱神&ot;一语可以尽之子路问事鬼,孔子曰:&ot;未能事人,焉能事鬼&ot;问死,孔子曰:&ot;未知生,焉知死&ot;(《先进》)但孔子又重视&ot;丧、祭&ot;(《尧曰》),主张&ot;祭神如神在&ot;(《八佾》)其原因不在迷信鬼神,而在于&ot;神道设教&ot;‐‐利用世人普遍接受的形式寓教其中从此,神鬼丧祭之礼,不过作为报本和感恩的形式、兴礼寓教的手段,保存于文化活动和社会习俗之中,并不曾引起儒者的真正沉醉和倾心

相邻小说
反派帝师身死后  [综文豪野犬]秋声  霸总的小熊软糖成精啦  轻狂  红楼炮灰生涯  大佬们娇软易推倒  娱乐城  慌楼  人生若只如初贱[网游]  穿成女主的嫡姐  禁欲受变攻后都抢着娶我[穿书]  弃妃本狂妄  文坛背后的讲坛  攻略者,请留下[快穿]  摄政王的天命医妃  阿吱,阿吱  重生之好好撩撩  倾城之恋  每天都在和我的男朋友战三观  罗德斯岛战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