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32章

同样,&ot;八拜都拜了,就差一哆嗦&ot;,就比&ot;事情只差一步,不要功亏一篑&ot;有趣味;&ot;他不把我当干粮,我也不把他当咸菜&ot;,也比&ot;他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他&ot;有嚼头。

民间话语从来就是最生动、最鲜活的,难的是用其俗而不至于粗俗、庸俗。

北京人就能做到这一点。

北京是不乏粗鄙粗俗的,比如丫挺、傻逼之类的市骂,母猪胡同、灌肠胡同之类的地名,但并不让人觉得俗气。

因为北京是中国最高贵最大气的城市,有一种其他地方没有的贵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使北京虽有粗俗粗鄙却不至于沉沦。

实际上,所谓北京的贵族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它们只可能在北京这个千年古都的特殊环境中熏陶培养出来的。

因此,尽管方言俚语都难免&ot;俗&ot;,却惟有北京,能够化臭腐为神奇,用土得掉渣的话说出最具有艺术性的名言来。

六、再说雅俗

南京则又是一番风味。

如果说北京有贵族气,那么南京就更多文人气。

南京是一个文人倜傥名士风流的城市。

因此尽管南京也曾有过辉煌时代和英雄业绩,却&ot;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ot;。

人们记得住的只有&ot;六朝金粉,秦淮风月&ot;,只有乌衣巷的故事和桃花扇的传说。

略带女人味的文人气使南京有些&ot;英雄气短,儿女情长&ot;,却也使南京平添了不少儒雅。

儒雅的证明之一,是南京的俚语俗话竟然可以对对联,或者说竟被人编成了对联,比如&ot;桃干&ot;对&ot;杏核&ot;,&ot;皮脸&ot;对&ot;肉头&ot;,&ot;捣鬼&ot;对&ot;出神&ot;。

杏核,指小孩高兴(得意忘形则叫&ot;兴得一头核子&ot;);桃干,指儿童逃学;皮脸,指不知羞耻;肉头,指没有决断。

兴杏谐音,逃桃谐音。

桃干杏核,不过&ot;指桑骂槐&ot;。

但桃对杏,干对核,皮对肉,脸对头,捣对出,鬼对神,无论字面,还是内涵,都对得上,不能不承认是&ot;工对&ot;。

冯桂林主编的《中国名城汉俗大观》中收集了不少这样的对子,比如&ot;坐冷板凳&ot;对&ot;钻热被窝&ot;。

一个人不被重用,就叫&ot;坐冷板凳&ot;;而要想改变处境,就得&ot;钻热被窝&ot;(巴结上司)。

一冷一热,一动一静,一硬一软,全对上了。

又如&ot;眼睛会说话&ot;对&ot;拳头不认人&ot;也很妙。

一个六亲不认,一个八面玲珑,一个愣得不能再愣,一个精得不能再精,放在一起,对比十分鲜明。

此外,如&ot;脚面上支锅&ot;(暂时安定)对&ot;眼睛里出火&ot;(看人眼红),&ot;屁股上戴眼镜&ot;(背光)对&ot;喉咙里挂灯笼&ot;(贪吃),都堪称绝妙;&ot;推开窗子说亮话&ot;对&ot;站在楼上唱高腔&ot;,&ot;巧姐难炊无米粥&ot;对&ot;老娘不是省油灯&ot;,也很好玩。

俏皮话说到这个份上,就不是俗而是雅了。

事实上雅与俗,不过一步之遥。

问题是要有那份雅兴。

如果有雅兴,其他方言也可以对出对子来的。

比如广州话&ot;丢眼角&ot;就可以对上海活&ot;吊膀子&ot;,广州话&ot;卖生藕&ot;也可以对上诲话&ot;吃豆腐&ot;。

&ot;丟眼角&ot;就是飞媚眼,送秋波。

&ot;吊膀子&ot;则是调情,骗女人,可不正好是一对?&ot;卖生藕&ot;对&ot;吃豆腐&ot;也很妙。

前者是女人卖弄风情,后者是男人心怀不轨。

女人把自己白搬的肉体当生藕卖,男人把女人白嫩的肉体当豆腐吃,都不是什么&ot;好东西&ot;。

配在一起,倒也&ot;相得益彰&ot;。

不过上海人和广州人大约都没有这份雅兴。

这是两个商业气很浓的城市,更看重的是经济实惠,而不是诗情画意。

相邻小说
穿越大反派  读城记  小人鱼攻略了颜控总裁  快穿之黑化前妻重生了  帆江倒海  帝国的终结  皇妻  边山寒[种田]  重生之拆散一对是一对  (综同人)[香蜜·神雕]双龙  幻魔录  (网王+死神同人)假面归来  [网王同人]立海三连霸是蒸的才能吃  遥望行止  岳小玉  [穿书]被顶A校草盯上后  书生意气  我在末世里开度假宾馆  东北娇妻:开局给霸总脑袋干开瓢  海棠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