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3章

为臧为否两蹉跎,搔首乾坤踏踏歌。

万事拼同骈拇视,浮生无奈茧丝多。

频年踪迹随波谲,大半光阴被墨磨。

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

国藩一路顺利,考试频频过关。

他的座师是当朝权臣大学士穆彰阿。

由于座师的一再提携,他在37岁时,就从四品的侍讲学士,跃升至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这是道光二十七年,他在《致弟书》中自豪地写道:湖南三十七(37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

可是此后,直到咸丰二年,他一直在侍郎之位上来回调动:从兵部到工部,从刑部到吏部。

没有人发现他的政治才能和抱负,他一度想回家归养,只是因为欠债1000两,没有路费这才作罢。

咸丰皇帝主政之后,机会来了。

道光皇帝去世,遗命无郊配。

当时,权臣穆彰阿不愿奉遗诏,群臣则主张奉遵遗命,国藩第一次上奏折《遵议大礼议》,提出了折衷方案,博得了继任的咸丰皇帝的夸奖,称赞:曾国藩所奏,颇有是处。

第二次著名的上奏是《汰兵疏》,此疏展示了国藩的军事见识和才能。

咸丰皇帝却没有觉出曾的经世之才,只是象征性地召见了他,敷衍说:你的奏疏很切中时弊,等广西乱事平定后再办吧!

第35页

面对危局,曾国藩不能等了,上了第三道《敬陈圣德预防流弊》疏,大胆地提出了用人之道。

语言较激烈,他如此冒死直谏,表示自己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以尽忠图报。

咸丰皇帝没采纳,也没斥责,只是说:语涉过激,未能持平。

或仅见偏端,拘执太甚,迂腐欠通,意尚可取。

皇帝如此冷遇,曾国藩还是不甘心,上最后一道自认为极重要的奏疏:《备陈民间疾苦疏》,言之凿凿,入木三分。

可是,咸丰皇帝干脆就不理会,大臣们则讥笑和挖苦他,一时谤议横生。

曾国藩绝望了,干脆离开京师,悄悄南下。

走到太湖小池驿,听说母亲去世了,星夜回乡奔丧。

走到武昌,湖北巡抚前来吊唁,告诉他,长毛贼正在围攻长沙!

他绕道回到家乡,离家十余年,祖父母的坟上已是野蒿丛生了。

国难之时,曾国藩在江忠源、罗泽南练军的基础上编练湘军,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由最初的二千楚军、一千湘军,发展到数万人、数十万人。

可是,就在湘军刚刚形成规模之时,太平军十分强盛,清军一败再败。

许多大臣就纷纷请求曾国藩的湘军出战,然而,曾国藩就是按兵不动。

参奏的疏章纷纷送达御案,咸丰皇帝坐不住了,也下旨令曾氏湘军参战。

曾国藩还是不动!

相邻小说
重生之命当争  青梅煮酒话西汉  农门甜宠:蜜桃小娇媳  病变  皇后快到朕的榻上来  璎珞鬼谈  炮灰重生不退亲  与君归  我嫁入豪门联姻了  我们只在床上谈情说爱  上瘾  灰太狼养成计/掰弯  (BG/综影视同人)明宫劫 江湖怨  降龙悍丫头  我有三千深情  失陷  不驯之敌  武则天  桥的故事  假如你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