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51章

中国这些知识分子,脾气往往极大。

他们又仗着&ldo;骨气&rdo;这个法宝,敢于直言不讳。

一见不顺眼的事,就发为文章,呼天叫地,痛哭流涕,大呼什么&ldo;人心不古,世道日非&rdo;,又是什么&ldo;黄钟毁弃,瓦釜雷鸣&rdo;。

这种例子,俯拾即是。

他们根本不给当政的最高统治者留一点面子,有时候甚至让他们下不了台。

须知面子是古代最高统治者皇帝们的命根子,是他们的统治和尊严的最高保障。

因此,我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ldo;理论&rdo;: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史至少其中一部分就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和大小知识分子互相利用又互相斗争,互相对付和应付,又有大棒,又有胡萝卜,间或甚至有剥皮凌迟的历史。

在外国知识分子中,只有印度的同中国的有可比性。

印度共有四大种姓,为首的是婆罗门。

在印度古代,文化知识就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个最高种姓实际上也是他们自封的。

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受到普遍的尊敬。

然而却有一件天大的怪事,实在出人意料。

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印度古典戏剧中,少数婆罗门却受到极端的嘲弄和污蔑,被安排成剧中的丑角。

在印度古典剧中,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梵文只允许国王、帝师(当然都是婆罗门)和其他高级男士们说,妇女等低级人物只能说俗语。

可是,每个剧中都必不可缺少的丑角也竟是婆罗门,他们插科打诨,出尽洋相,他们只准说俗语,不许说梵文。

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嘲笑婆罗门的地方。

这有点像中国古代嘲笑&ldo;腐儒&rdo;的做法。

《儒林外史》中就不缺少嘲笑&ldo;腐儒&rdo;‐也就是落魄的知识分子‐的地方。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也是这种人物。

为什么中印同出现这个现象呢?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我在上面写了我对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看法。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写历史,连鉴往知今一类的想法我都没有。

倘若有人要问:&ldo;现在怎样呢?&rdo;因为现在还没有变成历史,不在我写作范围之内,所以我不答复,如果有人愿意去推论,那是他们的事,与我无干。

最后我还想再郑重强调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

尽管眼下似乎有一点背离这个传统的倾向,例证就是苦心孤诣千方百计地想出国,有的甚至归化为&ldo;老外&rdo;,永留不归。

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只能是暂时的现象,久则必变。

就连留在外国的人,甚至归化了的人,他们依然是&ldo;身在曹营心在汉&rdo;,依然要寻根,依然爱自己的祖国。

何况出去又回来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呢?我们对这种人千万不要&ldo;另眼相看&rdo;,当然也大可不必&ldo;刮目相看&rdo;。

只要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了,情况会大大地改变的。

至于没有出国也不想出国的知识分子占绝对的多数。

相邻小说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杀死游戏!在诡秘世界成反派大佬  [综同人]中医正骨手册  角落  龙傲天穿成病弱白月光后一夜爆红  清穿之福晋很暴躁  以下犯上  国家珍稀妖物图鉴  穿成对照组的首辅儿子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穿成女配的女儿  每天都在征服情敌  天然黑穿进无限流  无限炼金术师  大唐西域记  被仙尊大佬争抢后我成了最强团宠  在你心上降落  军嫂进化论  泰山香烛店  明末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