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47章

但是,俗话说:&ldo;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rdo;如果没有人帮助,一个人会是一事无成的。

在这方面,我也遇到了极幸运的机遇。

生平帮过我的人无虑数百。

要我举出人名的话,我首先要举出的,在国外有两个人,一个是我的博士论文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另一个是教吐火罗语的老师西克教授。

在国内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冯友兰先生,如果没有他同德国签订德国清华交换研究生的话,我根本到不了德国。

一个是胡适之先生,一个是汤用彤先生,如果没有他们的提携的话,我根本来不到北大。

最后但不是最少,是陈寅恪先生。

如果没有他的影响的话,我不会走上现在走的这一条治学的道路,也同样是来不了北大。

至于他为什么不把我介绍给我的母校清华,而介绍给北大,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至今恐怕永远也是一个谜,我们不去谈它了。

我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我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

但是,我对他们四位,以及许许多多帮助过我的师友怎样&ldo;报&rdo;呢?专就寅恪师而论,我只有努力学习他的著作,努力宣扬他的学术成就,努力帮助出版社把他的全集出全,出好。

我深深地感激广州中山大学的校领导和历史系的领导,他们再三举办寅恪先生学术研讨会,包括国外学者在内,群贤毕至。

中大还特别创办了陈寅恪纪念馆。

所有这一切,我这个寅恪师的弟子都看在眼中,感在心中,感到很大的慰藉。

国内外研究陈寅恪先生的学者日益增多,先生的道德文章必将日益发扬光大,这是毫无问题的。

这是我在垂暮之年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愉快。

然而,我仍然有我个人的思想问题和感情问题。

我现在是&ldo;后已见来者&rdo;,然而却是&ldo;前不见古人&rdo;,再也不会见到寅恪先生了。

我心中感到无限的空漠,这个空漠是无论如何也填充不起来了。

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矣。

1995年12月1日

------------

记张岱年先生

------------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

30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

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

只是不时读到他用&ldo;张季同&rdo;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20年。

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了。

当时全国大学的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来,张先生也因而来到了北大。

我们当年是清华校友,而今又是北大同事了。

仍然由于行当不同,平常没有多少来往。

相邻小说
我室友超香的  季羡林谈写作  烟灰,月光,伏特加  佛诱我心  爱的世界只有你  我的初恋小记  甜头脑和咸高兴  娱乐圈大清醒  阅世心语  穿秋裤没  长津湖之亮剑就变强  戏精天师花式捉鬼  当死宅遇上面瘫  结婚后老公成了我教官  捡到一个没用的西装男  菊花门  随易而安  丧病大学  真话能走多远  被宠爱的病美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