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48章

由于对六经价值标准不同,今古文家对六经排列的顺序也不相同今文家认为六经是孔子用以垂教万世的大典,所以在《春秋繁露》和《史记》中,皆依其程度之浅深排列六经次序们守》、《书》为文字的教育,列于最前;《礼》、《乐》为行为的训练,心情的陶冶,列于其次;《易》谈哲理,《春秋》有微言大义,故列于最后刘歆等古文家认为六经为三代固有史料,所以在《七略》和《汉书&iddot;艺文志》

中,皆依其时代之先后排列六经次序《易》之八卦,作于伏牺,列于首;《尚书》

有《尧典》,列于其次;《诗》有《商颂》,故又次之;《礼》、《乐》为周公所制,列于再次;《春秋》为孔子据周公旧例所修,故列于最后

刘歆在经学史上的第三个贡献是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开启了古文经学的发展道路清代的新今文家攻击刘歆为了取媚王莽而遍伪群经,杜撰出一系列古文经书如果从时间上来考察,这一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要知道,当刘歆发现中秘古文经书而谋求为之立学宫时,王莽尚毫无篡权迹象哩刘歆之所以呼吁将古经立学官,其本意完全是为了促进儒学的丰富与发展就是他在《让太常博士书》

中所说:&ot;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ot;哀帝说他&ot;欲广道术&ot;,是极中肯之辞后来,在王莽的支持下,他凭借政权的力量,压倒了今文学派,将《左传》、《毛诗》、《周礼》、《古文尚书》等立于学官,并且大增博士弟子,在全国兴起大规模的古文经学宣传运动,使古文学派的力量迅速壮大东汉之初,汉光武帝废古文,提倡今文但是由于古文经在学术思想界已经有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它的学术本身有许多合理的成份,所以古文经学不仅没有随着王莽政权的覆灭绝迹,而是在民间以更广阔的范围传播开来,形成了一个风靡整个东汉社会的古文经学学派我们讲两汉经学史,实际上是两汉的今文经学和东汉的古文经学的历史如果说是董仲舒开创了以微言大义说经的今文经学的话,那么重视名物制度的古文经学就是刘歆开其山门了刘歆,实在是西汉今文学之异军,是东汉古文经学之宗师!

(汪受宽撰)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蜀中大儒扬雄

(前53‐18)

扬雄是汉赋&ot;四大家&ot;[注]之一,又是西汉末年的一代大儒,身兼文学家、思想家两种身份《汉书&iddot;扬雄传》载其&ot;年七十一,天风五年卒&ot;(下引本传,不再出注)天凤为王莽新朝年号,五年即公元18年其生当在汉宣帝甘露元年,为公元前53年[注]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扬雄一生历官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新朝王莽四帝,又是一位历经两朝,历官四代的耆宿他文彩焕然,学问渊博;道德纯粹,妙极儒道王充说他有&ot;鸿茂参圣之才&ot;;韩愈赞他是&ot;大纯而小疵&ot;的&ot;圣人之徒&ot;;司马光更推尊他为孔子之后,超荀越孟的一代&ot;大儒&ot;

一、西蜀一廛氓清静事无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注]雄自序&ot;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ot;,家境接近于贫困线但若考其远祖,可称得上是王侯世家本传称:&ot;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ot;扬处&ot;河汾之间&ot;,在今山西南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司马叔侯曰:&ot;虞、貌、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ot;扬为姬姓可以无疑,是周王族支庶不过,到底扬氏属于周王哪一支,因时代绵远,後青衰微,到扬雄时已不可考[注]雄又说:&ot;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智)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乃逃于楚巫山,因家焉&ot;据此,扬雄的祖先春秋时曾自称&ot;扬侯&ot;,晋&ot;六卿&ot;之乱,扬侯受韩、赵、魏的逼迫,举族南迁楚国境内的巫山地区,似乎扬氏是失利的范、中行、智伯的同党不过此说有两点可疑,一是扬氏称侯,不见于史载;二是范、中行、智伯也不是同时被灭,扬氏无由受到牵连东汉张衡对此有不同说法:&ot;晋大夫食采于扬,为扬氏,食我有罪而扬氏灭&ot;[注]如此,则扬氏当时不过是晋国的一个大夫,根本没有扬氏称侯这回事扬氏南迁也不是由于三家之逼,而是扬食我有罪绝封,逃难南迁晋灼、颜师古极赞成此说扬雄自序家谱容或有为祖先粉饰的嫌疑,&ot;扬侯&ot;也许是当时对有身份者的尊称,扬雄误以为五等爵的&ot;侯&ot;爵,反有僭越之嫌;但说扬氏出自有封邑的周室子孙,应当没有疑问,即便是晋大夫,也不影响他的周室血统

楚汉相争,扬雄的先人们为避战乱,又溯江而上,&ot;处巴江州&ot;,巴郡江州即今四川重庆避乱时期扬雄祖先都没有事迹可述,直至其五世祖扬季稍起其家,官至庐江郡太守庐江郡在今安徽庐江县汉武帝元鼎年间,扬季因逃避仇家迫害,弃官,&ot;复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ot;郫即今四川郫县,附近郡邑成都,故本传又说他是&ot;蜀郡成都人&ot;今郸县境内犹有扬雄墓、子云亭等遗迹,刘禹锡《陋室铭》所咏之&ot;西蜀子云亭&ot;即指此民国《乐山县志》引《名胜志》《屏山县志》

《方舆考略》《蜀水经》说:&ot;子云,江原人初迁沐川;继迁健为,居子云山,在键为东南十五里,扬雄故宅在焉;再迁成都金花寺&ot;并按:&ot;当云:再迁乐山,四迁成都&ot;此外,扬雄有《绵竹颂》,今绵阳市又建有子云亭似乎扬氏入蜀後曾屡迁其居,踪迹几遍川西各地

相邻小说
慌楼  [综文豪野犬]秋声  穿成女主的嫡姐  人生若只如初贱[网游]  每天都在和我的男朋友战三观  反派帝师身死后  重生之好好撩撩  大佬们娇软易推倒  娱乐城  霸总的小熊软糖成精啦  阿吱,阿吱  文坛背后的讲坛  摄政王的天命医妃  红楼炮灰生涯  禁欲受变攻后都抢着娶我[穿书]  攻略者,请留下[快穿]  罗德斯岛战记3  倾城之恋  弃妃本狂妄  轻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