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46章

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一直尊重汉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

曹操晋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手持利刃相随。

建安十九年,曹操诛杀伏完的同一年,献帝曾对曹操说:&ldo;您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

&rdo;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听到这样的言语后大吃一惊,汗如雨下(此后曹操真的不敢上朝了)。

当然,曹操回去后一句话也可以反过来杀掉献帝,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曹操,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

由此可见,献帝对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至少认为1,他,或者说这个天下还需要曹操;2曹操不会加害他。

不明白为什么类似的话,刘备对诸葛说出来,就是赤胆忠心,而献帝对曹操说出来,就是欺君罔上。

曹操说过的&ldo;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rdo;,其实是大家都明白的事情。

客观地说,应该称曹操是东汉王朝的终结者和继承者,他让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安祥地渡过了最后的岁月并顺利地继承了其&ldo;遗产&rdo;。

曹操的军事文学才能很少有人否认,稍微有争议的是他的政绩。

个人认为,他的政绩与军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顾三国前的历史,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ldo;斩首十万&rdo;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

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

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

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ldo;延熙九年(公元166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rdo;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ldo;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rdo;,&ldo;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大疫。

&rdo;,&ldo;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大旱&rdo;。

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

加上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和随后的军阀混战后,生产遭到了完全的破坏。

这样的乱世中,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使民众丰衣足食,是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然而,汉末三国中的各个诸侯中,军事上有才能的不少,内政上有作为的不多。

政治经济上的成功与失败都会自然的反映在军事上(反过来,绝不容易),大多数的人因此吃尽苦头,最终受困于&ldo;米&rdo;而连证明自己是否是&ldo;巧妇&rdo;的机会都没有。

恢复生产的方法,无非是开源节流,这两方面曹操做得都非常出色。

屯田制的实行,实际上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社会主义?),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

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ldo;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rdo;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

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ldo;他不得擅兴发。

&rdo;大力制止对农民的乱摊派行径(这可是连两千年后的毛邓江都头疼的顽疾,温相又打算如何应对?嘻嘻)。

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注2)。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

这些三国演义中不曾提及的&ldo;鸡毛蒜皮&rdo;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虽有利诱不曾威逼)。

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

想想蜀汉投降时不过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口,就能明白这对刘备是什么样的釜底抽薪!

毕竟,兵民是抗战之本。

第二,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

相邻小说
豪门生活观察日志  大小姐驾到  有凤来仪/娇花别哭  穿越之一品夫人  我的医术震惊世界  权臣的失忆白月光[穿书]  琴音仙路  时光银河里  高门女的被迫营业日常  消除你的执念[快穿]  酸梅  穿成豪门后妈和继子上综艺  最强反派拯救计划[无限]  长寻坡[种田]  我跟男主抢女人  路西法  权臣火葬场实录  社稷山河剑  大唐第一相士  今日宜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