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9章

这当然未免有些冤枉,但也不无道理。

前些时,甚至连某些上海和江南一带的男子,也觉得自己&ldo;不像男人&rdo;,并摹仿北方汉子们,也留起头发和胡子。

但结果,正如杨东平的《城市季风》所说,却往往令人有&ldo;不像&rdo;之感。

这就未免令人尴尬了。

事实上,北方的汉子或&ldo;大老粗&rdo;们视江南的小生为&ldo;不像男人&rdo;,还不完全因为他们的相貌(小白脸)和语音(娘娘腔),也许更在于他们的&ldo;不问政治&rdo;和&ldo;擅长家务&rdo;。

由于江南一带长期偏离政治中心,较少受到政治风浪的波及和革命战争的洗礼,加上现代化都市生活更加注重经济实惠等因素,这个地区也确有远离政治过小日子的文化传统。

我们并不认为只有从事整治军事斗争才是男人,也不认为作家务就只能是女人的事。

但毕竟,政治总是&ldo;大事&rdo;,家务总是&ldo;小事&rdo;,而且是一种琐碎、平庸、不大摆得上桌面的事。

一个男人,如果&ldo;太会&rdo;做家务,或&ldo;迷恋&rdo;做家务,把它当做一天当中甚至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来对待,便不免会变得婆婆妈妈起来。

我们实在很难设想,一个一面摇着摇篮,一面打着毛衣,一面琐琐碎碎地唠叨着市场的菜价,或絮絮叨叨地翻弄着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的闲话,竟会是一个&ldo;男人&rdo;。

于是,南方的、都市的、市民的和世俗的文化,较之北方的、农村的、军旅的和革命的文化,就未免有阴柔和小气之嫌。

事实上,从&ldo;大老粗&rdo;和&ldo;小白脸&rdo;这两个称呼上,也不难看出它们的&ldo;小大之别&rdo;,而流行于上海等城市的小来来、小弄弄、小乐惠等词汇,似乎也&ldo;不打自招&rdo;地承认了自己不过只是会过小日子、耍小心眼、占小便宜和做小动作的小市民、小职员、小丈夫、小男人。

这当然既不准确,也不正常。

说它不准确,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历史上,也同样出过&ldo;大人物&rdo;;说它不正常,则是因为现代化大都市,原本应该比小农经济的农村更有大手笔(事实也是如此),岂有农村文化比都市文化更&ldo;大气&rdo;之理?

事实上,正如大老粗代表不了全体北方人或革命者,小白脸也代表不了全体南方人或市民们。

这两个词,不过只是对两种文化类型的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而且多少也掺杂了一些文化偏见。

由于人只能是文化的存在物,一定的文化环境必然造就一定的文化心理,并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势。

所以,文化偏见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甚至有时很难说谁是谁非。

比方说,北方人的&ldo;大方&rdo;,在南方人眼里也许只能叫做&ldo;粗放&rdo;;而上海人的&ldo;精细&rdo;,在北京人看来没准就是&ldo;小气&rdo;。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大老粗和小白脸,确乎曾经一度是中国男性的两种典型形象。

同样的,我们也不能不承认,无性化和女性化,是中国男性形象塑造中的两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而且,相比较而言,女性化的问题似乎又更严重一点。

因为它更容易使男人&ldo;不像男人&rdo;,或者只能造就贾宝玉那样长像和人品都和女孩儿似的男孩。

这样的男孩没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对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几乎一无所知,对开拓进取和建功立业也毫无兴趣,但对讨好女孩子却相当在行。

宝玉曾这样教平儿化妆:&ldo;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

这只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rdo;这难道还不够&ldo;女人气&rdo;么?当然,这也许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自己身边、周围,难道就没有贾宝玉式的&ldo;男小囡&rdo;和各式各样柔嫩甜嗲的&ldo;化妆品先生&rdo;、&ldo;菜篮子丈夫&rdo;吗?

相邻小说
救火  奕指江山  魔尊的养崽生涯[穿越]  替身强欢霸道总裁宠上瘾  清明上河图密码5: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黑的就是你  病弱美人被恐怖游戏BOSS宠爱  粘上橡皮糖  穿越到四十年后爱人变成了老头怎么办  骑士与龙  相爱恨早  汉代风云人物  孤女俱乐部  你好,秦先生  失忆后和死对头在一起了  邪仙陆飘飘  [综漫]学历不是问题  和你一同逃亡  鸣人,做我儿子吧  女生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