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4章

自由的写作心态

‐‐《人与永恒》香港版自序

每逢有人问我,在我已经出版的书中,我自己最喜欢哪一本,我的回答大抵是‐‐《人与永恒》。

我常常自诩为自己写作,可是在我的全部作品中,能够完全无愧于这一宗旨的,当推这一本书。

收在里面的那些随感,至少初版时的那些内容,我写时真是丝毫也没有想到日后竟会发表的。

那是在十多年前,我还从来不曾出过一本书,连发表一篇文章也属侥幸的时候,独自住在一间地下室里,清闲而又寂寞,为了自娱,时常把点滴的感想和思绪写在纸片上。

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我这是在写作,哪里想得到几年后会有一个编辑把它们收罗去,像模像样地印了出来。

我自己对这本书的确是情有独钟。

读它的感觉,就像偶然翻开自己的私人档案,和多年前那个踽踽独行的我邂逅相遇。

我喜欢和羡慕那一个我,喜欢他默默无闻并且不求闻达,羡慕他因此而有了一种真正自由的写作心态。

我相信,不为发表而写作,是具备这种自由心态的必要条件。

如今的我,预定要发表的东西尚且写不完,哪里还有工夫写不发表的东西。

当然,写发表的东西也可以抒己之胸臆,不必迎合时尚或俗见,但在心理上仍难免会受读者和出版者眼光的暗示。

为发表的写作终究是一种公共行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它诚然是不可避免也无可非议的,然而,有必要限制它所占据的比重,为自己保留一个私人写作的领域。

事实上,长远地看,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种仅仅为了出售而制作出来的东西,诚然可能在市场上销行一时,但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迟早会过时和被彻底淘汰。

凡是刻意迎合读者的作家是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读者的,买他的书的人只是一些消费者,而消费的口味决无忠贞可言。

相反,倘若一个人写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写出后自己真正喜欢,那么,我相信,他必定能够在读者中获得一些真正的知音,他的作品也比较地能够长久流传。

联结他和他的读者的不是消费的口味,而是某种精神上的趣味。

人类每一种精神上的趣味都具有超越世代的延续性,其持久犹如一个个美丽的爱情神话。

纯粹艺术:精神寻找形式

2001年3月5日至6日,我在德国参加了由波恩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中德跨文化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围绕帕腾海默的绘画作品展开的。

此前,我曾参观过2000年1月在北京举办的帕腾海默艺术展。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结合研讨会所涉及的话题,谈一谈帕氏艺术给予我的若干启发。

一、抽象绘画:作为精神图像的抽象形式

在中国,我常常听到一些当代画家的悲叹,他们说,艺术的一切形式几乎已被西方的大师们穷尽了,创新近乎不可能了。

但是,尽管如此‐‐更确切地说,正因为如此‐‐他们越发竭尽全力地在形式上追求新奇。

于是,我们有了许多好新骛奇的前卫制作品,给我的基本印象是热闹,躁动不安,但缺乏灵魂。

所以,帕氏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那天,因为听说帕氏是一位西方著名的当代画家,我差不多是抱着一种成见走进展厅的。

然而,出乎意料地,我获得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相邻小说
有个迷弟要追我[娱乐圈]  幻灭三国  [文野同人]文豪野狗模拟游戏  两宋风云  修士的七十年代  818假戏真做的网配大神  重生农家清荷  渣龙追妻记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我对象人设崩了[娱乐圈]  农门娇妻:糙汉相公请指教  权力玩家赵匡胤  [综漫]扶贫公主  六零小甜媳  神级Ai,开局领悟天道法则  反派女主保命日常(穿书)  纠缠  爱的四重奏  核子武士  重生文中的病弱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