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精彩阅读如春小说网

第22章

我崇拜思想家,对哲学家则不敢赞一词。

第七部分7 真理愈辨愈明吗?

学者们常说:&ot;真理愈辨愈明。

&ot;我也曾长期虔诚地相信这一句话。

但是,最近我忽然大彻大悟,觉得事情正好相反,真理是愈辨愈糊涂。

我在大学时曾专修过一门课&ot;西洋哲学史&ot;。

后来又读过几本《中国哲学史》和《印度哲学史》。

我逐渐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两个或多个哲学家的学说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有如大自然中的树叶,没有哪几个是绝对一样的。

有多少树叶就有多少样子。

在人世间,有多少哲学就有多少学说。

每个哲学家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

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真理。

专以中国哲学而论,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不知创造了多少理论和术语。

表面上看起来,所用的中国字都是一样的;然而哲学家们赋予这些字的含义却不相同。

比如韩愈的《原道》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

文章开头就说:&ot;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ot;韩愈大概认为,仁、义、道、德就代表了中国的&ot;道&ot;。

他的解释简单明了,一看就懂。

然而,倘一翻《中国哲学史》,则必能发现,诸家对这四个字的解释多如牛毛,各自自是而非他。

哲学家们辨(分辨)过没有呢?他们辩(辩论)过没有呢?他们既&ot;辨&ot;又&ot;辩&ot;。

可是结果怎样呢?结果是让读者如堕入五里雾中,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我顺手举两个中国过去辨和辩的例子。

一个是《庄子&iddot;秋水》:&ot;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39;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39;惠子曰:&39;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9;庄子曰:&ot;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ot;我觉得,惠施还可以答复:&ot;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ot;这样辩论下去,一万年也得不到结果。

还有一个辩论的例子是取自《儒林外史》:&ot;丈人说:&39;你赊了猪头肉的钱不还,也来问我要,终日吵闹这事,哪里来的晦气!&39;陈和甫的儿子道:&39;老爹,假如这猪头肉是你老人家自己吃了,你也要还钱?&39;丈人道:&39;胡说!我若吃了,我自然还。

这都是你吃的!&39;陈和甫儿子道:&39;设或我这钱已经还过老爹,老爹用了,而今也要还人?&39;丈人道:&39;放屁!你是该人的钱,怎是我用的钱,怎是我用你的?&39;陈和甫儿子道:&39;万一猪不生这个头,难道他也来问我要钱?&ot;&39;

以上两个辩论的例子,恐怕大家都是知道的。

庄子和惠施都是诡辩家。

相邻小说
穿成女配的女儿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在你心上降落  因晓故事  圣君身死道殒后  角落  乌木与晚香玉  穿成对照组的首辅儿子  攻略高岭之花[无限]  国家珍稀妖物图鉴  无限炼金术师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天然黑穿进无限流  冥婚正娶  清穿之福晋很暴躁  军嫂进化论  泰山香烛店  明末隐相  废材狂后,魔君太腹黑  大唐西域记